多普勒效应及其诺贝尔奖得主

瑞典发明家和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1896年)通过发现炸药并获得专利(1867年),迅速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他在遗嘱中写道,他的财产将用来“建立一个基金,每年将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过去一年中对人类贡献最大的人”(自1901年起称为诺贝尔奖)。这笔奖金将平均分配给以下五个领域的获奖者: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与和平。

当时,没有人知道多普勒的发现将会对其中一些科学领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已有24项诺贝尔奖授予了医学、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如果没有多普勒效应的应用,这些成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2020年

对黑洞的研究以及发现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紧凑天体

罗杰·彭罗斯(*1931, 英国牛津大学)
获奖理由:“以表彰他们发现黑洞的形成,这是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

安德烈亚·盖兹 (*1965,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莱因哈特·根泽尔(* 1952,德国加兴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获奖理由:“以表彰他们在银河系中心发现超大质量紧凑天体”。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2020/advanced-information/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2020/press-release

图片(彭罗斯): 维基百科/维基共享资源 (CC BY 3.0), 链接
图片(盖茨):zimbio.com,
链接
图片(根泽尔): 维基百科/维基共享资源 (CC BY 3.0),
链接

2019年

发现第一颗系外行星(Mayor & Queloz)以及物理宇宙学的理论发现(Peebles)


米歇尔·马约尔 (*1942, 瑞士)迪迪埃·克洛兹 (*1966, 瑞士)
获奖理由:“以表彰他们发现围绕太阳型恒星 运行的系外行星”。

图片(左)欧洲南方天文台,维基百科/维基共享资源 (cc-by-sa-2.0), CC BY-SA 2.0, 链接
图片(右): M.McCaughrean (ESA)/ESO, 维基百科/维基共享资源 (cc-by-sa-4.0), CC BY-SA 4.0,
链接

2011年

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发现加速的宇宙膨胀


索尔·珀尔马特 (1959-,美国)布赖恩·施密特 (1967-,美国) 和亚当·里斯(1969-,美国)
获奖理由:“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supernovae) 发现加速的 宇宙膨胀(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图片:索尔·珀尔马特,照片由霍尔格·莫茨考拍摄,维基百科/维基共享资源 (cc-by-sa-3.0) CC BY-SA 3.0 链接
图片:布赖恩·施密特,照片由蒂姆-韦瑟雷尔拍摄,CC BY-SA 3.0,
链接
图片: 亚当·里斯,照片由霍尔格·莫茨考拍摄,维基百科/维基共享资源 (cc-by-sa-3.0) CC BY-SA 3.0
链接

2006年

宇宙背景射线的研究


约翰·克伦威尔·马瑟(1946-,美国)和乔治·斯穆特(1945-,美国)
获奖理由:“以表彰他们发现宇宙微波背景射线 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

图片:乔治·斯穆特,由诺莫·迈克尔·霍夫纳拍摄,http://www.zwo5.de – 个人作品, CC BY 3.0, 链接

2005年

对激光精密光谱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包括光的频梳技术


约翰·刘易斯·霍尔(1934-,美国)和西奥多·海因施 (1941-,德国)

获奖理由:“以表彰他们对激光精密光谱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其中包括光的频梳技术”。

图片: 西奥多·汉施| 作者身份未以机器可读格式标明。Blinking Spirit 被认为是版权持有人(基于版权持有人的说明)。作者身份未以机器可读格式标明。该作品为个人作品(基于版权持有人的说明)。CC BY-SA 3.0, 链接

2001年

在稀释的碱金属气体中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对凝聚物性质的早期基础研究做出的贡献


埃里克·阿林·康奈尔(1961-,美国)、沃尔夫冈·凯特尔(1957-,德国)和卡尔·埃德温·维曼(1951-,德国)
获奖理由:“以表彰他们在稀释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气体中实现碱金属 以及对凝聚物性质的早期基础研究做出的贡献”。

图片: 埃里克·阿林·康奈尔,由Betsythedevine拍摄,个人作品, CC-BY-SA 4.0, 链接
图片: 沃尔夫冈·凯特尔,由Kzirkel拍摄,个人作品,CC BY-SA 3.0, 链接

1997年

开发利用激光来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


朱棣文(1948-,美国)、克劳德·科恩·坦努吉 (1933-,法国,生于阿尔及利亚)和威廉·丹尼尔·菲利普斯 (1948 – , USA)

获奖理由:“表彰他们开发利用激光来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
图片:克劳德·科恩·坦努吉,2007年由阿米尔·贝尔纳特拍摄- 我的个人作品,GFDL, 链接

1989年

离子阱技术的研发


沃尔夫冈·保罗(1913-1993年,德国)和汉斯·乔治·德梅尔特(1922-2017年,美国,生于德国)

获奖理由:“以表彰他们对离子阱技术的研发”。

1981年

对激光光谱学发展的贡献


尼古拉斯·布卢姆伯根(1920-2017,美国,生于荷兰)和阿瑟·伦纳德·肖洛(1921-1999,美国)

获奖理由:“表彰他们对激光光谱学发展的贡献”。

1961年

研究伽马射线的共振和无反冲发射与吸收-莫斯鲍尔效应。


鲁道夫·莫斯鲍尔(1929-2011,德国)
获奖理由:“以表彰他对伽马射线 共振吸收的研究,以及发现 以其名字命名的效应”。

莫斯鲍尔出生于慕尼黑,32岁时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发现了以下现象:如果原子核被固定在晶体中,它的吸收行为与处于自由状态时不同,根据多普勒频移,原子核将显示出不同的谱线图形。

1919年

通过阳极射线证明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中谱线的分裂


约翰内斯·斯塔克(1874-1957,德国)
获奖理由:“以表彰他发现了阳极射线多普勒效应 及电场中谱线 的分裂” (斯塔克效应)


这位德国物理学家于1905年发现了阳极射线中的光学多普勒效应。他通过实验证明了多普勒的假说,即光源的移动会影响其发出的频率。